2月27日,垫步抬腿绕栏、蛙跳、跑步、弹力带辅助练习……近日,在海口市龙华区新外滩高尔夫练习场周边的操场上,许多初三学生们正在所报体育培训班的教练带领下进行项目训练。
海南省考试局日前发布的2025年考试日历中显示,中考体育科目考试时间为3月10日至4月20日。
根据省教育厅出台的《2025年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考试实施办法》,2025年中考体育科目考试总分由原来的50分提高到60分,必考项目为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分值30分;选考项目为一分钟跳绳、50米游泳、足球、篮球、排球,分值30分。
中考体育分值“加码”,学生和家长压力变大。在距离体育中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纷纷“开卷”,加大体育训练的强度和力度,更有不少人专门找机构教练“加餐”。
初三学生们在培训班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体育训练。记者杜倬荷 摄
校外“体育加餐”受青睐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考体育,男生1000米跑满分为3分30秒,女生800米跑满分为3分24秒,分值较高于其他省市。
“现在中考很‘卷’,多一分就能甩几个操场的人。为了不让体育成绩拉分,女儿自己决定要来报班加练。”陈女士的女儿在海口一所中学读初三,由于一开始跑步成绩不理想,便主动提出课外报班加强训练。
从去年暑假开始,陈女士就带着女儿来到海南策立艺体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策立体育),在课外开启了体能训练模式。她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女儿现在体测已经基本都能拿到满分。
初三学生们在培训班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体育训练。记者杜倬荷 摄
策立体育周教练介绍,机构分别在海口世纪公园、海口体校、琼山中学(初中部)、西海岸校区开设了培训班,平时周末,训练课程时间表会分为上午 8:00-9:30;下午 4:30-6:00,学生们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上课时间。
“寒暑假我们都会进行集训,一节课一个半小时,一天下来平均有200名学生参加训练。”周教练告诉记者,寒暑假报班中考体育项目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各大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级,文化课优异的“学霸们”大多对长跑项目感到吃力,不想被体育成绩“拖后腿”,所以在报班“卷”体育上会更加主动。
“除了提升中考成绩,学生们也希望能够增强体能,以应对接下来繁重的学习任务。”周教练说,经过系统、集中的专业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体测成绩。
林先生的儿子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他告诉记者,初二寒假开始自己就带着孩子过来参加各式各项的体能训练。一年过去,孩子的体育成绩有了质的提升。
“相比于‘卷’体育,其实更多的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加强锻炼,强身健体,磨炼自己的意志力。”他说。
部分家长则认为,在课外报班会有教练带着一群学生一起运动,可以调动孩子锻炼的积极性,教练还能针对孩子的问题及时进行训练和纠正。“学校体育课时间短,学生又多,相当于吃‘大锅饭’,老师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校内体育课需“加时加量”吗?
校内体育课是否如家长所言是“大锅饭”?
“学校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就40分钟,光是集合准备就已经过去一半的时间了。体育老师一人带40多个学生,注意力难免会分散,确实会有顾不上每个学生的情况。”王康杨是一名海南华侨中学美丽沙分校的初三体育老师,其所带班级的学生体测平均分为51-52分。
大课间30分钟,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组织初中学生们进行跑操。记者杜倬荷 摄
他坦言,学校会针对初三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但由于男女生平时会分开训练,加之训练的项目不同,自己一个人有时无法顾及所有学生。
“希望学校能给体育课加时加量,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加强训练,让老师都能关注到每位学生,帮助大家冲刺中考体育。”王康杨说。
“我们会安排初三的学生在早晨、傍晚都跑一次操,课间30分钟有时也会让学生们跑操,再加上体育课的时间,一天下来,学生们的运动量其实是足够的。”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体卫艺主任刘婉如是说。
“学校每周三节体育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我们会在下午组织学生进行加练。”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教务科副主任张祖军表示,学校专门针对初三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课程计划,包括基础慢跑、加速跑和体能训练等。
张祖军介绍,在初一阶段,学校体育课会围绕基本功展开,到了初二会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优势选定适合的项目进行训练,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练习。“一些体测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可能会选择校外报班加练,但有运动基础的学生跟着学校节奏来基本是没问题的。”
策立体育一位教练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学校体育课上课的时间短,真正能练习的时间更少之又少,而校外培训时间基本在一小时以上,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还能更好针对学生制定训练计划。”
部分学校老师则认为,报体育课外班并非必要,毕竟体育和其他学科不一样,这是一个需要自身长期积累、培养的科目。但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课及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体育时间”,尤其是对能力薄弱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体育不应成为应试‘内卷’之地”
中考体育分值“加码”,要不要卷起来?
在海南大学体育学院老师、前男篮U18国家队队员刘博看来,分数对于学业来说确实很重要,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反馈。但与此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理解体育中考政策的初衷。
“体育中考不仅仅是一次考试,而是希望同学们真正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育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更是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表示,无论是备考还是未来的发展,学生和家长都不应只盯着分数,而是要看到体育考试背后的真正意义——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如果大家选择体育培训班是为了增强体质、提升体育技能,我认为是件好事。但前提是一定要选择具有正规资质、正规场地、正规途径,以及拥有相关教学资质的老师的正规机构,保障训练是科学合理的。”刘博说。
同时,学生们选择报班的时候也应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不要盲目跟风。体育是一种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靠短期突击训练来获得真正的提升。
“如果大家在平时就保持一定的运动习惯,比如每天适量跑步、做一些体能训练,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有压力。”刘博认为,与其花大量时间突击训练,不如把体育锻炼当成日常习惯,这样不仅能顺利通过考试,还能真正受益终身。
对于即将到来的体育中考,老师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随着考试临近,希望大家能适度训练,练习量不能太大。”张祖军建议,尤其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训练,可围绕动作、技巧进行针对性提升。
“希望大家在面对体育中考时,把兴趣爱好作为自身的原动力,科学、合法、合理地参与体育锻炼,而不是只把它当成一个考试任务去完成。”刘博建议,如此一来,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体育都能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每个人带来正确的生活及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