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2022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于12月20日在北京举办,本次盛典以“教育回源 价值重塑”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权威教育专家、知名学校校长、跨界名人等,共同聚焦教育政策、学校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艺术教育等话题并展开分享,为打造更健康高效的教育模式,重塑良好的教育生态贡献智慧。
盛典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授张志勇发表了主题演讲。
张志勇表示,优质生源、教师待遇、好老师流动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经济保障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县中教育从以前的优势地位,变成了现在非常困难甚至边缘化的弱势地位。
张志勇认为,要走出县中困境,就需要突破现有的制度困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县中教育的振兴不能再寄托在单一追求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上,县中教育必须要回到立德树人,育人出新这样的根本任务上。
除此之外,县中困境还需要从管理体制、经济保障、教师资源配置、生源跨区域流动、校长队伍建设、教育机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张志勇提到,重点大学的入学机会的保障是县中振兴的必由之路。比如2012年国家通过实施农村专项政策,让一部分北大、清华的指标留在农村学生身上。
以下为张志勇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这样的盛典,刚才主持人谈到教育当中的重大话题,振兴县中教育的问题。今天借这个时间汇报一下振兴县中教育的战略意义,及其路径的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我们国家整个教育发展格局和教育体系中,县中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学校的数量,还是在校生的规模,总体上来讲县中教育都占据了半壁江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县中教育,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加强县域高中建设,在《“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里也一要求加强县域高中的建设,教育部等九部门在去年12月正式出台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提升行动计划》。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如何来认识县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为什么要振兴县中教育。第二,寻求什么样的县中教育振兴的道路?
一、要回答县中教育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
这20多年,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21世纪的20年阶段,县中教育发生了重大的翻转,2000年前后,我当时已经到教育厅工作,分管很多方面的教育,分管教师和基础教育,当时很多城里的人愿意到县中读书,县中这个地方的教育管的比较严,学习的时间管控的比较好,从升学率的角度来讲很多孩子都是有很好的升学机会。那个时候有一种县中现象,这个县中现象是指什么呢?大家觉得县中有一批好的学校在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上甚至是令人向往的,家长愿意把孩子放在那个地方读书。
但是随着我们国家城镇化加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在市场化背景下扩大,两种力量在严重影响着县中教育的资源配置,就是市场化带来的经济城乡发展的差距扩大,以及城镇化加速。在这样两个背景下,县中教育的资源配置出现了向大中城市集聚和优化的格局。县中教育出现了一些困难,在这个阶段中研究县中的人,包括媒体、新闻界都在关注县中教育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大家提出了所谓的“县中塌陷”“县中衰弱”等等面临的很多困难。
这些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表现非常突出的是优秀生源,优秀的孩子在县中稳不住了,他们到大中城市的高中去读书,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县中留不住好的学生,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困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县中的优秀老师的待遇和大中城市的差距在扩大,优秀教师也开始向大中城市的学校流动。
这两个教育办学的核心要素当中,好老师的流动带来了第三个问题,是县中在教育质量上的下降,孩子们在高等教育当中优质教育机会的获得越来越困难,县中就出现了所谓的质量之困。
县中教育陷入了这样一个条件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越来越被边缘化,陷入到第四个根本问题,经济保障、条件保障出现了困难,导致到最后管理的困难,在整个县中的教育,在大中城市教育管理格局中,大中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对县中的经费保障支持力度很小,但是在师资和生源的逆向配置上他们具有重大的发言权。也就是说,更高层次的教育管理部门在优秀师资和优秀生源保障大中城市教育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不是一个稳定和协调稳定,在这方面是利益的对抗性。所以现在在县中管理上也出现了困境,这样的一些格局导致了县中教育在20年当中发生了重大的格局性变化,县中教育从一个比较优势的地位到非常困难被边缘化的教育弱势地位。
造成这样困难的原因是城乡经济水平不断扩大的经济因素,城镇化资源流动的加速,不断向大中城市集聚带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公共政策的偏差,在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上,特别是在生源配置上,在一些阶段容忍了市场化机制过渡干预了生源困境。过渡强调了校域优先的资源配置,它和公共服务、公共教育之间的政策调控、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偏差。我们完全把教育资源的配置当成是市场资源、经济资源进行配置,所以助推了县中教育的衰弱和困境出现。在这样的格局下县中教育陷入了自身的负循环,就是经济困难、条件薄弱、师资、老师们的资源流出,这样的负面循环越来越严重,导致当前的县中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当中处于薄弱的状况。
要振兴县中教育,要看到县中教育振兴的逻辑到底在哪里?今天为什么要提出重振县中教育、振兴县中教育、提升县中教育。
首先,要看到县中教育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县中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涉及到国家的治理基础,我们国家历来讲郡县制天下安,县域高中办的好不好涉及到人心稳定的问题,作为国情调查中心国家高端智库在全国许多地方调研,县委书记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是县中的塌陷问题,县中的困难问题,因为县中无力留住孩子,年轻人认为在这里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所以优秀的年轻人根本在县城这个地方不仅看到自己事业问题,生活的前途问题,他们更看重这个地方能不能安居乐业,能不能让我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县中的办学质量问题,涉及到县域老百姓的未来和希望,涉及到他们的稳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县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涉及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治理体系的基础问题。
第二,必须要看到县中教育振兴的逻辑,城镇化的逻辑,不仅仅是大城市的问题,城市化、城市群、都市圈的问题,要看到大中城市协调发展当中县中教育对中小城市的、大中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作用。是不是鼓励人口更多的向大城市集聚,还是要形成大中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高中教育具有重大的纽带、协调作用。
第三,要看到县中振兴的乡村振兴逻辑。总书记一直在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涉及到中华民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县中在乡村振兴逻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县中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在乡村振兴当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
第四,要看到教育现代化的逻辑。县中是县域教育的龙头,县中教育稳定,县域教育才能稳定,县中振兴了,县中现代化国家整个基础教育才能总体上实现现代化。这就是在国家教育发展格局当中要重新认识县中的重大意义,要在建设教育强国当中把县中教育作为重大的战略基础。
二、振兴县中路在何方?
在研究县中改革发展当中发现,县中出现境是过去的县中教育路径的制度困境造成的,我们要走出这样的县中困境,我们希望要突破现有的制度困境。要走出原有的路径依赖,开辟新的制度环境。
首先,振兴县中要树立新的教育政局观,今天说教育回源、价值重塑,县中教育兴在于追求升学率上走出了过去所谓的一个道路,成也县中模式,败也县中。在新的背景下振兴县中教育,我想不是要让县中在过去的升学的辉煌上重新再找回他的荣耀,县中教育的振兴不能再寄托在单一的追求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县中教育必须要回到立德树人,育人出新这样的根本任务上。如果再用过去的办法振兴县中教育,我想这条道路是走不出来的,因为过去的道路,把所有的资源都集聚在少数班级,少数人上,这样一个短视功利化的教育,看起来是为了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好的教育机会,同时剥夺了很多人的教育公平。这样一个短视功利化的教育是违背了很多人的根本教育,要走出这样一个困境还是要回到让所有的孩子接受公平的、合格的、有质量的、适合的教育上。要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道路,包括升学率道路,不是说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升学,我们的孩子都需要找到自己更好的接受未来教育的道路,包括进入不同的大学的道路,但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回到每个孩子的全面而健康的成长上来。由此,我们要配置管理好县中教育资源。
第二,我们必须要优化管理体制,要强化省市对县区高中教育的统筹管理。要在整个大中城市协调发展当中重新定位优化县域高中教育的资源配置,包括管理的体制,怎么样统筹县区高中教育。要把城区高中教育和县区高中教育协调统筹发展,协同发展,而不是搞成课程化、层次化的管理体系。
第三,要改革经济保障机制,要看到县中作为公共服务是中央和地方共同保障的,必须要提高县中的经费保障水平和能力,现在单靠县级城的财政是非常困难的,现在要扩大中央和地方对县级高中经费保障的力度,要逐步扩大,要建立中央和地方高中县中合理分担经费的新机制。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县中的经费85%以上都是由县财政承担,在经费保障水平上要更加优化、更加合理的机制来支持县中的发展。
第四,教师资源配置。要改变优秀教师留不住,好的教师进不去的困境,现在在很多地方跟踪县中问题,县中面临的教师之困在哪里?遏制优秀教师的流动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是新教师的补充,调研发现现在不是编制的问题,是有编制没有人去的问题,或者说很多地方县中招聘教师出现困难,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待遇保障偏低。有些县中新的老师本科毕业,收入水平三千块钱,在这样的水平下,在这样的待遇保障水平下,很多老师大学师范生很难接受这样的待遇。所以现在在县中,特别是中西部如何来解决教师资源攻击的问题,配置的问题,是当前县中振兴当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要源头上解决问题,就是要国家和省级公费师范教育如何为县中培养师范生,打通优秀师资到中西部县中就业、从业的道路,要从待遇保障体系上给优秀学子到中西部县中就业,从事教师职业,创造好的条件,包括住房的待遇补贴问题,青年公寓问题,包括收入待遇如何能够逐步的让青年人能够在县中这个地方安心从教的问题。这是我们在教师资源配置上面临的重要的制度性供给的问题。
第五,生源配置要改变跨区域,市场化配置资源,现在在高中教育生源配置上尽快强化公共服务属地化的原则,要更多的从省市区县这样的层次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生源配置,以市场化为竞争性资源配置格局,要更快的向属地化公共服务管理的资源配置转型。我们尽快推动从跨区域分层生源配置到属地化的双向选择同步来配置高中资源的生源。
第六,在校长队伍建设上,这是振兴县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保障,要配强、配优县中校长、县中的书记,让更多的优秀校长到县中这个地方担任高中校长,通过校长的专业化推动高中教育的现代化,深化县中教育的改革,改变县中的育人方式,全面提高县中的教育质量,我想这是我们必须要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第七,最后,教育机会的保障。重点大学的入学机会的保障是县中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通过政策杠杆让农村学子有更多的进入优质大学读书的机会,2012年国家实施了农村专项政策,在调研当中发现中西部的县中能够稳定一部分好生源的,老百姓还愿意放在那里读书的,因为通过实施农村专项政策,一部分北大、清华的指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留在农村学生身上可以享受,凡是有这样的入学机会的地方的学校,办学的氛围、条件,老百姓的信任度相对来讲是好的,这就告诉我们要有政策杠杆来撬动县中的发展,我们希望县中的条件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高等教育政策在入学机会的保障上能够同步扩大,使县中学子在当地就学能够看到希望。
我们希望还要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保障农村学子能够有更多的,越来越多的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形成县中教育的流行循环。